CFP供圖
  前三季度有效投訴破萬宗 專家建議:理財歸理財 保險歸保險
  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全國保險有效投訴中,分紅險產品占比過半,總數萬餘起。有專家認為,消費者“通過買保險來賺錢”的錯誤思維,導致了事後糾紛的多發。昨天的廣東民聲熱線上,中國人壽廣東省分公司上線回應了相關的行業現狀。
  文/廣州日報記者何道嵐 通訊員陳燕舒
  中國保監會公佈的今年前三季度保險消費者投訴情況顯示,有效投訴事項21913個,同比上升36.82%,而從投訴險種來看,分紅險在人身險投訴中占比超過50%,達到萬餘宗。昨天中午,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旭明、個險銷售部總經理唐威等人作客廣東民聲熱線,現場解答消費者提問。
  在一系列相關案例中,陳小姐的個案堪稱典型。當年她為了小兒子“將來能有個固定的收入和保障”,而在銷售員的推薦下購買了一款分紅型保險。為此,她的銀行賬戶每年自動劃扣15000元,三年下來一共45000元,分紅卻只有每年三四百元。一查細則,她才發現保險合同期為70多年,提前退保要扣掉大部分本金。
  在昨天上線的幾起真實案例中,均出現了銷售員事後表示“其實對產品細節不是太清楚”等類似回覆。
  評論員:
  以專業取代從業者自我約束
  “保險領域最嚴重的災區就是‘誤導’,這是全行業的問題。”廣東民聲熱線首席評論員張斌表示,對於保險行業代理人的培訓是偏重於銷售手段多過專業知識,加上賣自己的產品肯定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,最終便會帶有一定傾向性的誤導。
  他認為,10多年前有人提到保險行業的發展時,提議建立一個第三方經紀人體系,以專業化抵消靠從業者自我約束的悖論。
  保險公司:
  順應市場需求 杜絕誤導行為
  “理財的出現是順應市場的需要。”王旭明解釋說,保險有幾大功能,除了傳統的保障以外,資金存放在保險公司的時間較長,所以產生了投資增值理財的需求。
  據介紹,這是國內保險行業的發展現狀,有其現實背景,整個行業也正在不斷自我完善。
  唐威表示,保險公司強調賣的是保險產品,不能使用一些帶有像存款等字樣的誤導。至於繳費時長,退保的損失,分紅險在運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等因素,都必須告知消費者。如果證實其中出現偏差,相關人員需要擔責,保單也會作廢。
  專家建議:
  保險就應著眼保障部分
  “這是一個消費誤區。”從事社會管理研究的中山大學副教授宋世彬認為,不少消費者購買保險時,都指望著能以此來賺錢,實屬本末倒置。
  理財歸理財,保險歸保險。宋世彬說,保險公司需要營利,理財型的產品兼具分紅和保障功能,人身保障有其成本,分紅一塊勢必低於銀行利息。若因此而產生事後的糾紛,歸根結底,無論是保險推銷員的誤導嫌疑,還是消費者本身的想法不成熟,雙方都負有責任。
  另一位上線專家項仙君補充說,在國外,保險就是保險,普及國民的正確保險意識,需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成熟。   (原標題:分紅險成投訴“重災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p95ypgz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