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近日,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低調視察安慶,在安徽省和安慶市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參觀桐城名勝古跡六尺巷。(圖片來自互聯網)
圖為“六尺巷”(圖片來自中紀委監察部網站)
  據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消息,11月15日,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曾低調造訪安徽桐城“六尺巷”。
  兩天后,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“學思踐悟”專欄刊發了《德法相依 相輔而行》一文。
  文章稱,法律再健全、體系再完備,最終還要靠人來執行。領導幹部如果在德上出了問題,必然導致綱紀鬆弛、法令不行,必然違紀違法、走向腐敗。
  文章指出,我們國家這麼大、有13億人口,如果僅僅依靠法律治理,都退到了底線,那就會很危險。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,汲取德治禮序、崇德重禮的文化精華。
  與此前的多篇“學思踐悟”專欄文章一樣,最新的這篇文章用語依舊辛辣不已。
  比如,文章這樣寫道,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,一些幹部沒了人形,根本問題都是出在“德”字上,缺德了!為政以德,正心修身。
  11月18日晚間,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廉政文苑欄目發表《讓人三尺又何妨——安徽桐城“六尺巷”的啟示》一文,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專門介紹安徽桐城“六尺巷”。來源:澎湃新聞
  另據大公網報道,王岐山11月15日低調造訪安徽桐城六尺巷。
  11月18日晚間,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廉政文苑欄目發表《讓人三尺又何妨?》一文,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專門介紹安徽桐城“六尺巷”。
  這一知名度並不是很高的古跡為何引起註視?源於11月15日,也就是上周六,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曾低調造訪此地。
  文章稱,“六尺巷”位於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,是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全長180米、寬2米的巷道。這條看似尋常的巷子,走完全程也不過四五分鐘,卻有著一段不平常的來歷。
  清朝時,在安徽桐城有個著名的家族,父子兩代為相,權勢顯赫,這就是張家張英、張廷玉父子。康熙年間,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、禮部尚書。
  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,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,時間又久遠,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。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,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、名門望族,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。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。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寄回老家,便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。
  “千里來書只為牆,讓他三尺又何妨?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”
  家人閱罷,明白其中意思,主動讓出三尺空地。吳家見狀,深受感動,也出動讓出三尺房基地,這樣就形成了一個6尺的巷子。兩家禮讓之舉和張家不仗勢壓人的做法傳為美談。
  張英的其言其行蘊含著中華傳統包容萬物、兼收並蓄的博大精神,更體現出為官者德治禮序、崇德重禮的文化精華。
  文章指出,做官先做人,做人先修身,這便是一代儒臣風範的體現。黨員領導幹部必須知古鑒今,為政以德,正心修身,講規矩、守戒律,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,吸收傳統文化的充足營養,堅持他律和自律相結合,發揮禮序家規、鄉規民約的教化作用,讓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。
  王岐山此次安慶之行頗為低調,從當地群眾現場拍攝的照片顯示,陪同王岐山此行的還有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、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等。
  而至於專門造訪六尺巷背後的玄機,有當地官員猜測是通過六尺巷釋放信號:讓人三尺又何妨?告誡黨內幹部,為官當知進退。
  相關報道:中紀委官網發表《讓人三尺又何妨?》
編輯:SN11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p95ypgz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